生病了究竟看中医还是看西医?揭露中医擅长的病种,看完不再迷茫!
613
0

生病了究竟看中医还是看西医?使用哪种医学能根治?使用哪种医学能早愈?哪种疾病中西医结合效果更好……


目前社会有一些极端现象,要么排斥中医,要么排斥西医;特别是一些带着美好的期望去看医之后,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就更不信任了,究其原因就是不知道中医和西医的特长在哪里?老百姓病急乱投医或一股脑往大医院跑。

以下是Compass整理医籍资料时发现80年代《日本汉方医学精华》总结的一些经验(注:汉医即中医),加之现代医学的更新换代,中西医都会有一定的进步。那个时候做的总结,就已经能够说明中医可以达到的疗效,时至今日应该就更不成问题了吧。

《日本汉方医学精华》全书587页,郭子光主编,编写时间1988年4月,出版时间1990年2月,郭子光(1932年12月—2015年5月17日,享年83岁)于2008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汉方医学的主体是临床医学。汉方医学之所以能在昭和年代衰而复苏,也在于临床治疗的实际效力。汉方医学治病主张以简练为上,吉益东洞的门人和田东郭甚至以此作为评价医术的标准,他说“用方简者其术精,用方繁者其术粗”目前,汉方医学治病的主流仍是方证相对,其具体运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按东洞的观点,不分科,不定病,按出现的症状进行治疗,叫做症候别治疗;另一种是先分科明病,再按方证相对的原则进行处理,叫做病名别治疗,所作的病名诊断主要是西医诊断。这两种方式可互为补充,临床实际证明,汉方医学不是万能,可以举出不少用现代医学治疗困难,而用汉方则取得良好疗效的病例,但就一般而言, 现代医学视为难治的疾病,采用汉方医学也同样棘手,但将二者合起来使用,有时又可获得良好效果,到底是采用现代医学还是采用汉方医学,还是将二者合并使用,可按以下三条原则实施:①使用哪种方法较能根治;②使用哪种方法较能早愈;③使用哪种方法较为经济。

藤平健等人通过观察认为,以下分类可供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手段时参考。

一、汉方医学擅长治疗的疾病

本组疾病用汉方治疗效果良好,或可达到治愈目的,这类疾病多数是不太严重的。

1.冷症(对寒冷敏感而致病者)

2.上冲。

3.习惯性头痛(慢性头痛)

4.肩凝(顽固性肩周炎)

5. 白内障(视力在0.3以上者)

6. 假性近视眼。

7. 感冒症候群初起。

8. 轻症上颚窦炎(轻症蓄脓症)

9. 神经性喉头痉挛症。

10. 风湿性舞蹈病。

11.小儿夜啼症或夜惊症。

12.中等程度的神经痛。

13.小儿急慢性消化不良。

14.小儿虚弱。

15.主要因胃弛缓而造成消瘦(胃张力降低和胃下垂症)

16.心神经官能症。

17. 月经困难。

18. 更年期综合症。

19. 反复发作的慢性膀胱炎.

20. 粉刺(痤疮)

21. 中等度的慢性湿疹。

22. 比较小的肾结石、尿路结石、膀胱结石。

23. 小儿腹股沟疝。

24. 轻症内外痔、脱肛。

25. 各种瘘管所致良性肉芽难生长者。

26. 宿醉癖。

27. 赘疣。

28.慢性便秘。

29. 恶阻。

30. 卵巢功能低下。

3L 习惯性流产。

32. 不孕症。

33.顽固的慢性荨麻疹。

34. 轻症干癣。

35. 进行性手掌角化症。

36. 冻疮。

37. 慢性腹泻(慢性胃肠炎)

38.直立性低血压。

39. 易疲劳。

40. 苦夏。

41. 麻疹。

42. 慢性肠炎.

43. 经痛。

44.抽搐症。

二、汉方医学较擅长治疗的疾病

本组疾病用汉方治疗,比用西医治疗效果可能好些。

1.自律性神经失调症(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2.神经衰弱。

3.失眠症。

4.神经性不食症。

5.癫痫。

6.翼状胬肉。

7.青年色素性网膜变化。

8. 轻度弱视。

9. 慢性中耳炎.

10.过敏性鼻炎。

11.口腔炎。

12.颈淋巴肿大。

13.轻症白塞氏症。

14.汗斑(颜面色素沉着)。

15.里尔氏黑皮病。

16.寻常性白癜风。

17.中等度以下的荨麻疹.

18.良性特发性高血压.

19.轻度动脉硬化症.

20.肩腕症候群。

21.急慢性支气管炎。

22.支气管及心脏性喘息。

23.轻度的心脏瓣膜症。

24.青年的特发性气胸。

25.青少年特发性肾出血。

26.闪腰。

27.轻度的子宫肌瘤.

28.腰痛。

29.掌蹠脓泡症。

30.骨膜炎、骨髓炎。

31.轻症急慢性阑尾炎。

32.轻症肺气肿。

33.轻度的冠心病、心肌梗塞症。

34.肋骨或其它部位之骨疽。

35.急性胃炎。

36.急慢性肝炎。

37.非活动性的慢性肝炎。

28.急性肾炎。

39.轻度肾硬变。

40.轻症慢性风湿关节炎。

41.中等度以下的急慢性风湿病。

42.轻症的胃、十二指肠溃疡。

43.中等度以下的贫血。

44.胆石症。

45.雷诺氏病。

46.特发性脱疽。

47.轻症糖尿病。

48.乳腺病变。

49.前列腺肥大。

50.青年阳萎。

51.轻度化脓性疾病。

52.特发性坏疽。

53.美尼尔氏综合征。

54.中等度胆囊结石。

55.慢性支气管炎。

56.轻度支气管扩张。

57.轻度腹隙炎。

58.轻度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59.夜尿症。

三、并用汉方医学能提高疗效的疾病

本组疾病除用汉方治疗外,如果能并用西医治疗,疗效可能会比单纯西医治疗好。

1.中等度以上慢性肾炎或肾硬变。

2.白塞氏病。

3.葡萄膜炎。

4.绿内障(青光眼)

5.硬皮病。

6.全身性红斑狼疮。

7.肾囊肿。

8.中等度以上的肺气肿。

9.中等度以上的糖尿病。

10.血小板减少症。

11.恶性贫血。

12.中等度以上的心脏瓣膜疾患。

13.脑出血或脑软化症后半身不遂。

14.中等度以上的动脉硬化症。

四、汉方医学治疗效果不佳的疾病

总的说来, 各种外科疾病汉方治疗效果不佳。此外,还有下述疾病。

1.癌和肉瘤。

2.肝硬化。

3.支气管哮喘大发作。

4.心力衰竭。

5.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发作。

6.尿毒症。

7.白血病。

8.重症感染。

当然这些用西药治疗效果也不好。汉方治病除用药物内服外,还结合使用药物外治、针灸以及民间疗法。民间疗法是口耳相传保留,使用条件比较简略,但加以提高可上升为正式的汉方医学疗法。

汉方医学比较注意时间观念,新病、久病,初期,中期、末期治法不同,根据大塚敬节等人的意见. 一般说来有以下几个原则:

(1)新病与痼疾并见者,先治新病,后治痼疾。尤其在慢性病更是这样。

(2)虚证与实证并见者,先治虚,后治实。

(3)虚实不能判断时,先作虚治,认为实作虚治, 为害不甚,而虚作实治,为害很大,甚至造成死亡。 

摘录自《日本汉方医学精华》357-362页。

附:文献图

0
赏礼
赏钱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题
恢复多功能编辑器
  • 3 1
  • 中医健康管理
        圈内贴子133
    • 聚合圈成员206
    推荐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
    本圈子内的新贴

    通达信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